主页 > 中国道路 > > 正文

《决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与资本主义教育路线决裂

炎黄综合 2020-05-14 21:31:09

关于资本主义文凭,可阅炎黄之家《文凭社会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资本盘剥人民、强化文化控制、阻碍社会流动、维护统治阶级地位

电影《决裂》

上映时间:1975年

导演:李文化

北京电影制片厂

在线播放网址:https://www.1905.com/vod/play/1006066.shtm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Q4y1K727

《决裂》简介

《决裂》是一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为江西农业大学)的影片,极好的图解了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年轻人是“革命事业接班人”,他认为年轻人要接受平等的教育。他认为大学不应该采取严格的入学规定,因为这样会把农民和工人排除在外。

江南某地区党委决定创办一所“抗大”式的农业学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延安“抗大”毕业的垦殖场场长龙国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学校刚刚创办,斗争便十分激烈。副校长曹仲和要把学校建在城郊;教务主任孙子清为追求学生质量,拒收没有文凭的工农学生。龙国正根据地委副书记唐宁的指示,提出把学校办在山头上,主张打开考场大门,请工农学生进考场参加考试,请贫下中农参加评论。开学后,龙国正号召全体师生掀起一场“教育革命”。

学生徐牛崽首先向孙子清开了第一炮,贴出《少讲马,多讲猪和牛》的大字报,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训斥,却得到了龙国正的赞扬。龙国正批评学校关门教学,脱离实际。这些触怒了专区的赵副专员,他把龙国正调去大城市参观名牌的农业院校,并开除了几名为帮助农民抢收而不参加考试的学生。

龙国正回校后,召开党委会,指出曹仲和的错误,撤销开除学生的通告,进一步动员全体师生把学校的小课堂搬到农村的大课堂去。“共大”师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了才干。他们批判了“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赵副专员。赵副专员下令砍掉“共大”。这时,传来毛主席肯定“共大”的消息,全校师生欢欣鼓舞,龙国正提醒大家:斗争还没有结束,号召“共大”师生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决裂》背景

1961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立三周年校庆时,毛主席撰写了《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关于机关、部队、工厂、农村开办业余学校的指导思想。

同志们:

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

再则,党、政、民(工、青、妇)机关,也要办学校,半工半学。不过同江西这类的半工半学不同。江西的工,是农业、林业、牧业这一类的工,学是农、林、牧这一类的学。而党、政、民机关的工,则是党、政、民机关的工,学是文化科学、时事、马列主义理论这样一些的学。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中央机关已办的两个学校,一个是中央警卫团的,办了六七年了,战士、干部们从初识文字进小学,然后进中学,然后进大学,一九六○年,他们已进大学部门了。他们很高兴,写了一封信给我,这封信,可以印给你们看一看。

另一个,是去年(一九六○年)办起的,是中南海党的各种机关办的,同样是半工半读。工是机关的工,无非是机要人员,生活服务人员,招待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及其他人员。警卫团是军队,他们有警卫职务,即是站岗放哨,这是他们的工。他们还有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些,与文职机关的学校,是不同的。

一九六一年八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三周年纪念,主持者要我写几个字。这是一件大事,因此为他们写了如上的一些话。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日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58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根据毛主席关于“半工半读”的教育思想,并在省长邵式平等同志的积极提议下,作出了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决定(以下简称共大)。共大以抗大为榜样,以垦殖场为基础,先上马后备鞍,很快筹办起来了。至1958年8月1日,共大总校和井冈山、大茅山、油山、黄岗山、云山、南城、高安等30所分校同时举行了开学典礼,有学生11000多人。

共大办学密切结合江西实际,除总校设在南昌市的郊区外,多数分校办在山区,少数在平地。省委为加强对共大的领导,由省委书记刘俊秀同志亲自兼任总校校长,副省长汪东兴同志兼任总校党委书记。以后由张宇晴同志兼任党委书记,黎超同志任校长。实行省、专、县分级办学,即省办总校,以办大专、本科为主;省属和专属分校办中专,个别专业办大专;县属分校办初技,个别专业办中专。形成了全省高、中、初多层次的农业教育网。至1961年,共大有总校一所,分校100多所,学生有5万人之多。

共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办学,提出“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办校方针。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办起了农场、林场、牧场以及各种为农业服务的工厂,作为基地,提出并逐步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新体制。为适应这种新体制,经过几年实践,实行了系、场(厂)合一,把专业对口的生产基地与系(专业)合并起来,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实施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计划,编制教学生产配当。进而实行教学班、生产队、教研组合一。按照专业性质和不同年级恰当规定“工”与“读”的比例,把“工”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专业课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基础课为专业课报务。

在教学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本省农村、山区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确立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总校和分校一般设有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园林、农机、农村财会、农业经济等专业,按照农、林、牧生产的工种和工序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强调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农业、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在教材编写中贯彻“少而精”,强调科学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在组织基础理论教学时,还充分利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具有与所学专业内容一致的、比较丰富的实践知识这一有利条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实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生产、校内教学与参加校外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生产劳动的安排上坚持“三个为主”:一是生产以农、林、牧生产为主,二是劳动以学生劳动为主,三是学生劳动以专业劳动为主。学生结合专业参加生产劳动,进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进行推广、示范新技术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时创造财富,力争自给,逐步实现“不要国家一分钱”(指学生生活费自给)。至1974年,共大有分校108所,有农田3000多公顷,山林24000多公顷。农、林、牧场及农机等工厂350多个,生产粮食18000万公斤,收入经费4亿余元。

共大坚持“学什么,做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至1980年,已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的有化学杀雄杂交水稻、南方系列水田耙等;获得省科学大会奖的有《混合土农药705、707》,《灵芝研究》,《耕牛血吸虫病诊断》,等等;获得省科技成果奖的有红壤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江西柑桔品种资源调查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因当时还没有开展评奖,未申报,但在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推广的科研成果。

共大要求教师、干部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半工半读”,做到能文能武,教书育人。在教师中提倡“一专多能”,在干部中提倡“能上能下”。

学校根据半工半读的办学特点,组织动员全校的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参加劳动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四个教育:一是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二是革命传统教育,三是学农爱农扎根农村教育,四是劳动和艰苦奋斗教育。至1976年,共大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学生18万余名,其中大专、本科毕业生1万余人。这一大批毕业生多数已成为全省农业战线上的骨干。

共大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在招生中除招收高、初中毕业生外,还注意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入学。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按学校规定先进预科班学习,待补习达到一定程度,经考试后再进入专业学习。学生毕业后除少数由国家统一分配外,绝大多数实行“社来社去”,回到农村基层。总校及省属分校还举办农业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有选择的理论教学和推广、示范新技术的训练,也是“社来社去”。

 

相关背景

1960年9月,汪东兴奉命调离江西回北京工作,但他仍与江西共大保持密切联系。1961年7月,因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汪东兴随毛主席回到江西。受共大及江西省委委托,汪东兴于7月29日下午,在谈完其他工作后便抓住时机和毛主席谈起江西共大的情况。

这次,汪东兴主要向毛主席汇报了共大学校的管理,学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学生既学文化又学专业技术,采用了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方法,等等。毛主席听到共大发展这么快,并且逐步完善,十分高兴。他说:“办得好啊!看来,我三十年前想办的事,终于在你们江西实现了。办教育这是一个事业,一件大事。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文化,不讲科学,不培养人才是不行的。”

汪东兴见毛主席兴致很高,连忙说:“今年8月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建校3周年,请主席写几个字鼓励鼓励,好不好?”毛主席很爽快地说:“这是一件大事,我写几个字去祝贺他们。”

7月30日早晨,毛主席的警卫员张仙朋打电话给汪东兴说,今天凌晨主席结束了一夜的办公刚躺下,又起来,说,睡不着,还有一件事没办完。接着就吩咐张仙朋准备纸和墨,主席坐在桌前,沉思了一会,然后就一口气写下了许多字。主席写好后就吩咐打电话,说,“请汪东兴来先看看,然后我还要再看看。”

汪东兴迫不及待地来到主席住处,兴冲冲地拿起主席写的“字”一看,原来是给共大的一封500余字的信。

这就是后来被大家称为毛主席《七三O指示》的信件。

 

相关大事

1963年10月初,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主持召开八个部(农垦部、教育部、中宣部、林业部、农业部、财政部、水产部、水电部)有关负责人会议。会议开始,周总理宣读了毛主席1961年给共大的《七三O指示》信。他边读边解释,深入阐述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大家共同正确理解指示信的内容。随后,周总理就共大呈交的书面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指示在座的各部领导支持解决,并请农垦部江一真副部长负责召集各部讨论议定。遵照周总理的指示,这次会议形成了一个《关于解决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些问题的纪要》,作为正式文件下发。不久,周总理又亲自批准了江西共大的发展计划。

1964年8月1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央各部和北京市党员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述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两种劳动制度时,热情地肯定了共大半耕半读是好形式。同年,刘少奇多次在讲话中肯定和赞扬共大所取得的成就。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中央转发毛泽东同志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信和江西关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情况报告》,将毛主席三年多以前写的信向全党全国公开,并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认真学习研究”。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听取了江西省委负责人关于共大办学情况的汇报,心里很高兴,并打算去附近的拿山分校看看。后因没空,他派随行的张平化和刘俊秀代表他去共大拿山分校,把毛主席的问候和关怀带给了拿山分校的全体师生。他俩回来后向主席详细地汇报了情况,毛主席高兴地说:“这样的学校可以多办一点。”。

1975年2月3日,毛主席在视察湖南后,其专列从长沙到达江西。在接见江西省有关负责人时,又关切地问到共大学校的情况,并勉励要将学校进一步办好。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江西共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也很快,并引起国内外更广泛的关注。1978年2月17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80年11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改名为江西农业大学。此后,原各个分校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相继更名,有的就取消或归并到其他学校了。

现在仅存的就是江西婺源的鄣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该校办学方向依然面向农村,招收比较贫困的农民子女人学,向农民普及文化科学。

鄣公山共大现任校长的林春说,“自1980年共大总校改名后,我们没有接到任何行政命令说不办或者不能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个校名。”至于为何很多分校都改名了,林春把原因归结于“多半是他们觉得共大这个名字土”。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

http://m.womenjia.org/z/202005/1847.html

本文话题: 教育 社会主义 劳动者

也许相关的文章:
告杂碎美国:去你妈的“世界秩序”——你麻痹谁啊?时 张捷:中华文明与犹太资本的关系已经质变
热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