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天下 > 历史真相 > > 正文

日本鬼子回忆中国人以德报怨——这种滥好人的臭毛病一定要改

炎黄综合 2020-03-28 23:48:09

以德报怨,以何报德?

对敌人的善良,就是对同胞的残忍。亲者痛,仇者快。

一报还一报,才是永久的和平之策。

日本欠中国人的血债,根本就还没开始偿还。

别的不说了,可看下炎黄之家womenjia.org以前的文章:

下面这一章我就写一下关于日军和八路军之间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

我原来服役的部队(独立步兵第79大队)直到昭和20年(1945年)6月才转移至满洲,这之前一直驻扎在以北支河北省易县为中心的山区阵地上。当时日军直接面对的敌人就是八路军。虽说无论哪处的八路军都挺能打的,但在这附近(冀西军区)的八路的部队尤其精锐,所以给负责防守该地区的日军来带非常大的麻烦。

在昭和18年(1943年)日军力量正处于高峰,所以还有能力离开防区反复出发清剿八路;可到了昭和19、20年(1944~45年)随着日军实力下降,就再也没实力主动出击,连防守都感觉捉襟见肘。在易县西面月30公里,沿拒马河有个村子叫“紫荆关”(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百度)。

当时此处设有日本国策会社“华北电业”的一个发电站。在此负责防卫的是独立步兵地79大队第3中队,他们在这紫荆关一直呆了近2年时间。但最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他们和八路的战斗,而是中队奉命从此处撤离时的故事。

昭和20年(1945年)6月,我们地63师团(“阵”字)即将从一直负责防守的北支河北省调配到满洲进行接替。而在最前线的阵地上却并没有派去轮换的兵力,所以就须要在这种情况下从阵地上紧急撤退。

但此处四周都已经被敌人包围了,要想撤退下来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第3中队要从紫荆关下撤回来也面临这同样的问题。到79大队总部所在地易县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条路被两侧大山夹持,是条沿着山谷伸展的道路。八路军为吃掉撤退途中的日军中队,特地在两侧山上重要地点设下伏兵。一旦发生战斗,地形上绝对是对八路军非常有利。

如果是去进攻敌人的话,受些损失还能接受;但我们这次行动的目的却是撤退,所以希望尽量不发生损伤,所以队长以下人员行动时都如履薄冰。

我们一从阵地出发,就看到敌人就已经等在山上了。一旦遭到从山上往下的攻击,要逃跑就难了。所以大家都做好交火的准备,须永君则特地将重机枪自己抬着,以便随时可以射击,而不是像平时那样放在马上驮走。

可奇怪的是当中队开始撤离阵地的时候,八路军却没攻过来,甚至连枪都没打一下。这种情况对早已做好全员牺牲准备的中队所有人来说真是太意外了。

直到中队所有人抵达总部易县后才松了口气。同时密探也终于报告了敌人为何不攻击中队的理由。

在中队撤离紫荆关的时候,附近村子的村长们集中到八路军那边说了这么一番话:“这里的日军对我们老百姓没干过一件坏事。所以希望你们也别去攻击,就让他们这么走吧。这就当是我们这些村民对他们日军没做坏事表示的最后感谢。”

八路军听从了村长们的要求,就没对日军发动进攻。当他们在易县总部里得知这个消息后,中队里每个人都感觉“我们这次是被村民给救了。”,所以就面对紫荆关的方向低头致意。

我也不清楚这中队具体在附近村子里到底怎么处理关系的,可能是他们和之前驻守的部队相比没干什么坏事的缘故吧。从这点来看比起士兵素质,指挥官的素质才是问题的关键。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还是挺温馨的。当从须永君口里听到的时候,我突然胸中涌出一股热流。

中国的村长们自然都是些好人,但八路军能尊重百姓和村长,听从他们的劝告这点也很了不起。如果换成中国村长劝诫日军不要攻击八路军的话,又会如何呢?

“尽管捡了条命,但我们的境遇还是太惨了,还不如去当八路的俘虏呢。”须永君用这句话做出了总结,我对此深表赞同。

我们到处烧杀,最后还是在北支(中国华北)战败了。如果是被八路军俘虏服苦役的话,估计也就自己认了。但当时留在中国的部队实际上根本没被当作战俘对待,反倒被当成客人让他们很快就回国了。——当时我们在西伯利亚根本就没被告知这个事情——后来我还想听须永君谈部队里的事情,但可惜之后他就在没出现在制盐厂劳动营里了。直到信州战友会上我才和须永君再次见面,那时自乌索利耶告别以后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的岁月了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

http://m.womenjia.org/z/202003/1632.html

本文话题: 抗日

也许相关的文章:
邓小平重外孙张师嘉在抖音上大肆炫富,这家人都不是好 个别“老一辈革命家”丧心病狂,连亲侄女都奸污
热门
返回